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單身爸媽:孩子不是單親

婚姻破裂,並不單純是夫妻兩人之間的事,還會把子女們牽扯進來。

離婚後如何安排孩子日後的生活,如何把孩子的心靈傷害、生活改變減到最少,都是離婚父母必須要考慮的。社會雖然把夫妻關係破裂看得很負面,但能樂觀面對、跟孩子關係良好的例子,仍有不少,電台DJ彭晴和醫學教授莫樹錦正是當中的過來人。


單身爸爸莫樹錦﹕父母仍是唯一的父母



莫樹錦,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脇腫瘤學系教授、專欄作家,離婚, 育有兒子及女兒,分別22歲及18歲

莫樹錦早年於加拿大行醫,回港後加入中文大學醫學院,其後與妻子離婚,當時兒子約11歲,女兒7歲。


離婚後「同居」一年過渡

莫樹錦說﹕「以他們當時的年紀,我相信會明白發生什麼事。不過,明白和接受,是兩回事,當時,我跟太太簽妥離婚協議書後,說明離婚後一年,我們一家人仍然會住在一起,讓孩子有一年時間去適應,這會讓他們知道,雖然父母不在一起了,但也不會突然失去了我們其中的一個。」

一年後,這個家正式要分開了。莫樹錦讓前妻選擇照顧兄妹其中一人。「因為小朋友太小,仍未做到選擇,所以由我們去做。」結果,兒子跟了媽媽,女兒跟了爸爸。當年,爸爸眼裏看得出孩子有不開心,但覺得他們會明白爸媽的決定。「到現在跟他們談,他們也明白,但不等於接受。」

莫樹錦說,父母離異,不代表孩子要失去任何一人,父母仍然是他們唯一的父母。「他們小時候,一星期裏,我有兩晚會在家,而他們的媽媽也有兩晚在家,於是每星期有四天,他們肯定有爸爸或媽媽陪伴。」


社會標籤﹕單親=有問題

提到「單親」這個名詞,很多人立刻聯想到負面的事情,莫樹錦說,這是因為社會的標籤效應。「單親家庭很多時候需要面對一些問題,例如經濟困難等,但不代表完整的家庭沒有困難,只是社會愛把單親和問題畫上等號。」

作為大學教授,研究和治療病人已佔去他不少時間,身處單親家庭,他最頭痛的還是如何分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在香港時,她(女兒)每天6時28分乘校車,我們便一同在6時起脇、吃早餐,送她上校車後,我便會做運動。告訴你,清晨6時起脇,一點也不『爽』,但我從此養成做運動的習慣。」每逢星期天早上,他送女兒去騎馬,下午女兒做功課,晚上一同吃飯。他笑說﹕「其餘時間,我都是忙。」莫樹錦說他對馬有敏感,女兒騎馬時,他就躲在室內寫文章。「我的作品都是這樣而來。」

作為單親爸爸,他有否額外給兒女多一點愛,作為補償?「沒有東西叫額外,只有一樣東西叫不足。就算是有爸爸媽媽的家庭,也可以有不足。我會這樣說,我對他們較缺乏的,是時間和耐性。例如教他們做功課,我以為很容易,可是他們就是不明白,我便沒耐性了。我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教授,但教自己的兒女,並不是最好的人選。」


放棄說教 做好自己

他常跟孩子說要如何管理時間、要如何勤力用功,每次孩子會對他說:「come on Daddy!又在說你的理論了!」今天,莫樹錦彷彿有所領悟。「作為父母,當然一心想子女好,所以很自然會把自己的一套說給他們聽。不過,我慢慢發現一個道理,就是做好自己的生活原則便足夠,因為單用口講,未必能改變他們,反而以自己的行為去表達,可能會對他們有所影響。」

不過,做爸爸還是最覑緊孩子。去年9月,他送了女兒到加拿大念 Grade 11。「9月陪她開學,12月她回港,今年2月時我又探過她。」女兒一向跟他同住,每天一同相處,突然要離開獨立生活,爸爸可有擔心?「哪個父母不擔心子女?無論現在,甚至將來當哪一行,我也會擔心。」


父母永遠第一時間站出來

有人認為,離婚或多或少會讓父母雙方出現憎恨,這對小孩子來說影響甚大,莫樹錦認為父母要懂得如何處理。「我們不可能做一件事,就會令別人憎恨我或不憎恨我,所以,只要自己沒有憎恨,便會感染到小朋友。另外,也不要讓孩子因父母離異,而缺少了任何一方,要讓他們仍然可以自由地隨時找爸爸或媽媽,爸媽又永遠能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孩子,這樣,小朋友自會減少不快。」


單身媽媽彭晴﹕孩子非維繫婚姻工具



彭晴,香港電台DJ,港台節目《中女宅男殺很大》主持,離婚,育有一名7歲兒子

很多人都知道彭晴是香港電台及now TV節目主持人,但原來仍有許多人不知她擁有一個媽媽的身分。「莫說是否知道我已經離婚,有些人現在還會很詫異地說:『原來你已經有一個兒子了?』」

彭晴2000年結婚,03年SARS期間誕下兒子,孩子出生不久,彭晴跟丈夫出現感情問題,最後離婚收場。「這是我的決定。我有想過為兒子留下,也有想過去修補關係,但最後還是不想自己困在這個情緒之中。我爸爸知道我有這個決定,也替我鬆一口氣,他還說,兒子的事不用太緊張,他長大後一定會明白,現在最重要跟前夫保持良好關係,不要互相指摘,這對兒子會公平一點。」


盡量維持完整的家

彭晴最初並不想生孩子,覺得二人結婚只有3年,時間還是太短,但丈夫卻想要個孩子,她才決定當媽媽,豈料孩子出生後,丈夫便變了心。「事發後,我問他為何要生孩子,原來他以為生了孩子,大家的感情會好一點。我當然不同意這個說法,也覺得對孩子不公平。如果雙方出現感情問題,要用孩子去維繫的話,這個說法實在太老套了。」

從小到大,彭晴來自一個父母恩愛的完整家庭,怎會想過婚姻的盡頭會是離婚?可是事情發生了,也得接受。「兩夫婦分開,無論如何對小朋友來說,都已經是不完整,但我也希望盡量把它維持成一個完整的家,好像現在雖然不是跟兒子同住,但每星期我必會定時跟他見面;為了不影響孩子,我也不會留下太多仇恨。」


商討安排孩子生活

既然兩個人決定分道揚鑣,如何安排孩子日後的生活,彭晴覺得這最重要。跟前夫商量後,決定讓兒子跟爸爸,一來她怕自己一個人照顧不來,二來爸爸那邊的環境較好,而且有從小帶他的祖母照顧,她唯有搬近一點,方便探望兒子。「我當然捨不得,直到今天,每次送他回家,一進電梯已經捨不得,要摟覑他親親。我會把他當成我的小男朋友,一見面便擁覑他說:『掛死我了!』」

每逢周一至周五,她有兩、三天可以和兒子見面,可惜每次時間不多,囝囝來到她家,都是忙覑做功課。周六,兒子也要忙著參加興趣班,每有空閒,他們便會一同到公園、科學館和書局等地方。


兒子﹕為何你們不一起?

7歲大的兒子,開始懂事,表面上他知道爸媽已經分開了,但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他仍不大明白。彭晴說﹕「他常常會問﹕為何你們不在一起呀?為何你不跟我一同住?什麼叫離婚?那為何你們當初會結婚……我不想向他解釋得太複雜,說要待他長大一點才多講,但他有時不肯罷休,我問他﹕你覺得現在的媽媽(前夫的現任妻子)惜你嗎?『惜!』我惜你嗎?『惜!』那就足夠了!」她覺得以一個「單身」媽媽來說,她做得並不差,除了不能天天跟兒子講故事、兒子病了不能立即去照顧他外,其他母親能做到的,她都會盡量去做。「我會對兒子說,每個人都很愛他,他並沒有缺乏了哪種愛。」

兒子雖然很懂得逗媽媽歡喜,不過他偶然也會「病發」。媽媽說﹕「他出生後,我有點產後抑鬱,所以很少照顧他;有次,他生病了,我因工作沒能照顧他。現在他每鬧情緒,便會指控說﹕『我小時候,你不照顧我!我生病你也不來看我!』我有內疚,因為我的工作不可能像他爸爸一樣,可立即放下去看他;而且有時候他生病,我又不方便上他家中。每次聽到他說﹕『我好憎你!』我也感到很傷心。」


與其憎恨 不如放下

彭晴曾經憎恨她的另一半,到今天,她開始懂得放下。「人生有很多個階段,那時不開心,會用工作去令自己轉移視線,我甚至到韓國參加心理課程,慢慢調適自己。」

今時今日,兒子會稱前夫的現任太太做媽媽,彭晴坦言並不介意,因為孩子始終是自己十月懷胎所生的。這刻,她更感謝對方為她照顧孩子。「大家也是女人,有些事不用開口也會明白。只是我跟前夫不夾而已,我也祝福他們。」

雖然和前夫各走各路,但彭晴不覺得兒子是來自單親家庭,她說他有爸爸,又有兩個媽媽,怎算是單親呢?「他只是不跟我一同住,不算是單親吧。我不喜歡別人說,現在單親家庭很普遍,因為這說話,代表不尊重婚姻。現在你看我好像沒有事,其實有時候這個傷口也會隱隱作痛。而對小朋友來說,現在可能未有任何痕舻,要待他們長大後,才知這道疤痕會否發作。」

「其實,我們這一類的家庭,需要社會多一點關顧,特別是小孩子,因為他們是由雙親變成單親,再變成雙親,他們要適應新環境,也要適應照顧他的人;另一方面,繼母、繼父也會承受一定的壓力。若大家覺得單親家庭很普遍,我們就應該更珍惜家庭和彼此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明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