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火山消停了一些,飛英國的航班恢復正常。這晚送女兒到機場,她進閘,我們回家。
回家途中我跟周寧說,比起一些朋友,我們對於女兒離開身邊,反應沒有那麼大。
我們有些朋友,孩子出國留學,父母——尤其是母親——差點得了憂鬱症。
周寧說,那也看孩子的獨立能力。女兒比較獨立,有主見,應付事情有自己的辦法。所以,就令我們放心。於是,擔心自然也就減少。加上現在通訊十分方便,長途電話便宜得好像不要錢,電腦網絡上的聯繫也快捷方便,文字即傳即到,視像畫面也隨時可以看到。每次通話結束,猶如孩子就住在隔壁,不過關上了一道房門那樣。
我說是呀,孩子生性,父母便也省心了。
其實再說深一層,今時今日,孩子固然要生性,做父母,也得生性。父母的「生性」,便是「通氣」。那就是不要整天以父母自居,能夠和孩子有朋友般的交流,便一等一了。
孩子已經在讀大學,過份的呵護,會令他們覺得你不通氣,即使「礙於情面」,勉強應酬終歸不是辦法。所以父母作「若即若離」狀最好,平時不用太過著緊,只要在有需要的時候,關鍵的時候幫上忙就行。
這其實也不是甚麼大道理,只要想想自己的成長期,就會明白。在我們自己成長的時候,不喜歡父母多管,我們的兒女,自然也是這樣。
對於兒女,從小有家教。及長,無為而治。這樣,大家都舒服,都不會憂鬱,都可以好好過日子。
文:李純恩
資料來源:頭條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