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寶貝﹕
我每星期學滑冰,上課前後總會看到一個奇景。
學滑冰的小朋友,把大腳翹在父母或工人姐姐的大腿上,集體讓成人綁鞋帶,自己無所事事,四處張望,負責綁鞋帶的大人則緊張兮兮,拉扯那緊緊的鞋帶,唯恐錯過上課時間。這些「小朋友」,有的三四歲,也有的十三四歲——理應懂得綁鞋帶。
當然,滑冰鞋不同一般上街的鞋子,鞋帶很長,鞋子很緊,必須把腳牢牢地套進鞋裏,然後仔細地把每一格鞋帶拉緊,圈好在鹇子上,如果留下太長的帶子,還要再多綁幾圈,調節長度,結實地綁好。帶子太長,則容易絆倒,綁得太鬆,則可能扭傷腳踝。仔細且嚴謹地綁滑冰鞋帶,是學滑冰的基本要求。
可是,不論綁這雙鞋帶有多困難,上了課一個月後,每位身嬌肉貴的小王子、小公主,總應該學懂了吧。而且,那些十三四歲還要把大腳伸上父母大腿的天之驕子們,腳丫子長得比老媽的腳更大,還要媽媽綁鞋帶,羞也不羞?那些父母,養成這種孩子,自己又羞不羞呢?
下課後,「集體翹大腳」的壯觀場面又重現,冰上暢玩後的小朋友皆坐享其成,家長或傭人低頭為他們脫鞋。
這實在說不通!鞋帶綁得不好有扭傷的危險,要大人幫忙還是情有可原;但脫鞋子其實不必什麼技巧,自己慢慢脫,終究可以脫下來吧!為何連脫鞋也要家長幫忙,他們到底羞不羞?
每星期看到這些學生與家長,總讓我深思良久。
緊張型家長
這些家庭的其中一個特色,就是緊張型家長。學生在場中滑冰,家長在旁吶喊,「向前走」、「伸直雙手」、「小心看路」……諸如此類,你一言我一語。他們更喜聚集在溜冰場入口,每當子女滑了一圈經過,總要叫一聲「阿仔」、「阿女」,揮一揮手,其干擾之大,到了可恨的程度。
試想想,奧運選手劉翔跑步時,如果他的家長在旁吶喊「向前走」、「小心看路」,或在跑道旁尖叫「小翔」、「哈囉」,劉翔可以專心跑步嗎?如果他真的不小心跌倒,就讓他跌倒吧,在場邊尖叫「小心呀!!!」又如何?何不讓他跌倒後自己爬起來?
「無所謂」子女
另一特色就是,緊張型家長通常都有「無所謂」子女。家長爭分奪秒怕上課遲到,子女卻慢條斯理,悠然自得。家長在場邊大聲打氣、望眼欲穿,子女在場中卻蓮步姍姍、毫不覑緊。有的家長甚至在下課後,還向子女訓話「應該站直」、「雙腳用力」等這般那般的道理,子女則無可無不可,一副懶理的表情。
你可以一眼斷定,憧憬滑冰的是家長,而非子女。家長可能為了一張證明書,可能自己童年渴望這機會,可能覺得這運動很「有型」,可能趁假期為子女打發時間,把子女推到冰上。不論原因為何,結果只有一個﹕子女不想滑冰,但父母強迫學習,好好的活動淪為父母子女兩代的戰場。這戰場不局限於溜冰場,戰線可以伸延至琴行、畫室、芭蕾舞學校、數學補習班……
踏出第一步
我為家長們惋惜。他們付出金錢、時間,讓子女學習滑冰而非籃球、網球等,正正表達了對這活動的支持。我問他們﹕「既然你覺得滑冰好,為什麼自己不學?」家長說「怕跌」、「老了」、「沒時間」、「做不來」。
又要喜歡,又堅持不肯學,這對子女是什麼榜樣?又或者,自己喜歡,卻強迫不喜歡的子女學習,又是什麼榜樣?當然,我沒資格指摘別人。我也曾是超級緊張型家長,強迫大寶、二寶學滑冰,以致兩代對抗,甚至大吵大鬧,大哭大叫,那混亂的情景歷歷在目。
現在,你們不再滑冰,我則自己快快樂樂上課,大家各得其所,天下太平。我既老、又怕跌、又沒時間,但尚有勇氣踏出超齡的第一步。
看著集體翹大腳的小朋友們,我慶幸,不必再幫你們綁鞋帶。
文﹕張宏艷
資料來源: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