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過幼稚園與小學的差別,這一篇會針對各種轉變,如何在生活中作出調節。「生活由今天開始轉變」!
1. 學校環境
要讓孩子不會「迷路」,盡快對新環境建立安全感及歸屬感,家長可瀏覽學校網頁,當中介紹學校設備的一頁,讓孩子了解學校設備、課室及洗手間的位置,對學校有基本認識。此外,大部份小學於小一迎新活動,都會簡單介紹學校環境及設施。
2. 上課時間
大部份小學都是全日制,上課時間較長,亦沒有太多休息的時間,所以家長宜及早調節孩子的作息時間。例如:
﹣固定起床及睡覺的時間(假期時亦不宜太放鬆作息時間)
﹣不宜有午睡習慣
﹣訂定上課日及假期時間表,特別是放學後的安排
﹣建議安排:放學後宜只小休30分鐘,用約兩小時完成功課,洗澡及晚飯,飯後可以溫習30分鐘,約1小時自由時間,之後便上床睡覺。家長必須要堅持執行,習慣才能建立。
3. 上課模式
家長可在家中練習抄寫家課冊,首先熟識家課冊的形式,包括日期、科目的位置。家長可以影印一頁空白的家課冊作練習,然後摸擬一天的家課,讓孩子抄寫。多練習,便會熟能生巧。另外,亦提醒孩子,每堂完結前,便抄寫該科的功課,這樣比於放學前,才急忙地抄寫全天的家課,比較容易。
4. 課程方面
小學科目比較多,書本亦較多。家長不宜代孩子執拾書包,因為一來孩子便不會記得不同科目用那一本課本,再者,在學校裛要孩子自行執拾書包回家,再沒有老師或家長協助。家長可與孩子一同執拾書包,家長負責監督,打開時間表,選定一天(例如星期一),查問孩子第一堂是什麼科目(例如中文課),那一本是中文書?放在書包的那一隔?完成時間表的科目及書本,再檢查功課夾。同樣,看著家課欄,逐一放進功課夾,最後將家課冊及通告等放入。最初,所需時間可能較長,但家長要堅持,當習慣建立後,便不太困難。
5. 功課方面
小一的功課雖然較幼稚園 多,但難度不會太高,要求孩子於指定時段內完成,甚至可根據每份功課的難度,訂定所需時間及先後次序,如孩子較自律,可一同商議所需時間,協議如提早完成,剩餘的時間便是自由時間。
6. 校規
家長宜多提醒孩子,因為已經是小學生,所以小學基本要求都會提高,如上課不可以「自由行」,要安坐座位上;先舉手、後說話;上課時不可隨意往洗手間,故小息時一定要往洗手間;排隊時快靜齊。
7. 師生關係
家長與孩子都需要了解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自理能力的重要階段,所以小學老師不再像幼稚園老師如保母般照顧孩子,老師會讓孩子從嘗試及錯誤中學習,所以家長亦可配合,例如讓孩子自行交回條或課外活動等費用,家長不要經常自行到學校,處理每項事情。相信你的孩子,可以做得到。
8. 責任
如以上所說,小學是孩子的學習階段,家長及老師擔當是指導員的角色,而不是保母或傭人,除了讓孩子學習執書包、寫家課冊、處理各種通告 、交功課等,另外還有一些起居習慣需要學習,例如自我照顧的責任(收拾書桌及儲物架、整理衣著、保管自己的物件);衛生習慣(如廁後要沖廁、洗手、帶手帕);進食方法(開啟及收拾飯盒,清理桌面)。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特別對小一而言,更為重要。一個習慣的建立,需要60天,所以家長一定要堅持,直至習慣建立,同時,讓孩子一個學習機會,相信他們能夠做到,這樣孩子才會學懂,透過嘗試及錯誤,孩子才會長大。
資料來源:Dr Par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