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耶魯研究:六個月大的寶寶,可分辨是非善惡

依據佛洛依德、威廉‧詹姆斯等社會心理學家的說法,「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端賴父母和後天的社會環境慢慢形塑和灌輸,才能建立辨別善惡的價值觀。然而,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日前報導,一項由耶魯大學嬰兒認知中心執行的實驗結果,挑戰了這項看法。

負責這項研究的心理學教授保羅‧布魯姆指出,對於善惡區別似乎是嬰兒與生俱來的驚異本能。實驗證明,寶寶在6個月大時,還無法用言語自我表達,卻能夠做出「喜善厭惡」的反應。甚至,未滿2歲的幼兒,還會充當法官,處罰「壞人」。

實驗人員將分辨助人行為與否,做為道德判斷的能力指標之一。其中一項實驗是,讓若干名6個月至1歲大的嬰兒觀看幾何圖形構成的動畫片。片中有一個貼上假眼睛的「紅圓形」,嘗試爬上一個小山丘。這時,一個「黃色正方形」會過來協助它上山,另一個「綠三角形」則企圖把它拉下山。實驗人員依照寶寶的專注度,重複撥放同一動畫片6至14次。事後,有百分之八十的嬰兒,都一面倒選擇好人(「黃色正方形」),揚棄壞人(「綠三角形」)。

另外兩段影片也得到相同的結果。其中一個情境是,一隻玩具狗嘗試打開一個箱子。一隻泰迪熊過來幫它打開蓋子,但另一隻泰迪熊則賴坐箱子上,不讓玩具狗打開。當寶寶們重複觀賞同一影片6次以上之後,大多數的寶寶都選擇那隻友善的泰迪熊。在第三段影片中,21個月大的寶寶甚至會用拿走食物的懲罰,對待不友善的一方。

布魯姆教授表示,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人類骨子裡就具有基本的道德觀。不過,部分心理學家提出質疑。英國杜倫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斯蘭德認為,該項實驗結果是出自於研究人員的主觀假定(推「圓形」上山等同於助人行為)。或許,嬰兒只是喜歡看物體上升,而不是下降。

丹迪大學資深心理學者彼得‧韋勒特也提出另種觀點:6個月大的寶寶學習事物的速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我們無法判別哪些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哪些又是他們後天學習的結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