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一定要明確地讓兒童知道情緒是沒有對錯之分,問題在乎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否恰當而已,這樣有助孩子發展健全的心理健康。在「怎樣教養高EQ小孩」一書中,約翰‧高特曼博士提供了情緒輔導的五個步驟,讓照顧者可以有效地充當孩子的情緒教練,提高孩子的情緒智能。現在讓我們從高特曼博士的情緒輔導五步驟中,歸納一些培養兒童表達情緒的方法。
(1) 敏感兒童的情緒訊號
兒童的情緒健康好比一粒種子,有待我們悉心的栽培。照顧者首先要明瞭自己的情緒,幫助自己時常保持情緒穩定,這樣照顧者方能察覺孩子的情緒,才可以展開情緒教育的第一步。
相信大家從「學前期兒童常見的情緒表現」的篇幅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幫助我們洞悉孩子情緒的小貼士。但一些較內向或害羞的孩子就需要照顧者特別關注才能察覺他們的情緒。無論如何,我相信耐心的溝通就是打開兒童心窗的最強鑰匙。
(2) 為兒童設立情緒溫室
兒童情緒健康的小種子是需要合適的環境下才能生長,所以照顧者要為兒童提供一個開放、包容和輕鬆的空間,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兒童自我表達的基礎。一個滿有誡條、指責、批評和限制的氣氛下,大多數兒童都會害怕表達自己的情感,因而否定或抑壓自己的感受。
孩子的任何情緒,都是一個與他溝通的機會,也是照顧者教導他們處理自己情緒的良機。家庭應該是孩子情緒的溫室,讓兒童在安全的環境下孕育他們處理情緒的技巧。家庭可以透過安排遊戲和娛樂時間,例如玩大富翁、層層疊、飛行棋等,都是建立溫室的一種方法。
(3) 接納並肯定兒童的感受
兒童需要體會愛和被愛的感受,才懂得愛自己和愛別人。接納孩子的感受,是幫助他們肯定自己、學習正面處理情緒的培養土。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等同接納他們不恰當的行為表現。
照顧者要向兒童表示接納和肯定,就要設身處地了解他們的感受,用內心真正體會孩子的情感。照顧者不單只用耳聽,更要用眼去觀察兒童的身體語言如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從而透視他們的情緒狀況;然後再運用語言技巧去反映孩子的感受,這就是同理心的表現。
表達同理心的方法,首先反映兒童的感受,再肯定他的價值,最後提供支持、意見或協助。以下是一個表達同理心的例子:「我想你一定很擔心才會哭起來,這並不表示你不乖,現在你可能很需要別人的安慰或一些幫助。我可以如何幫助你呢?」
(4) 幫助兒童認識情緒
除了環境氣氛及父母的態度外,兒童需要明白自己的情緒,再學習描述這些感受的方式,這樣才能鼓勵兒童正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需要。高特曼博士從研究得出,描述情緒的行為對神經系統有安撫的作用,能夠幫助兒童從不安的情緒較快地平伏過來。
幫助學前期兒童明白情緒的方法,需要一些較實質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分享。除了透過父母的同理心去反映他們的感受外,也可以透過說故事去討論感受、角色扮演、做手工和遊戲方式等,把抽象的情感概念具體的表達給兒童認識。兒童不單只學習表示情緒的詞彙,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感受,便能夠找出適當的方法去紓緩這些情緒。請參考原文中的「幫助兒童認識情緒的建議方法」。
(5) 協助兒童建立宣洩情緒的方法
兒童能夠明白自己的情緒之後,照顧者必須為他們設立宣洩情緒的原則,鼓勵他們適當地表達情感。一般來說,照顧者可以為兒童設定下列宣洩情緒的六大原則:
三“不”
(一) 不可以傷害自己
(二) 不可以傷害別人
(三) 不可以破壞物件
三“要”
(四) 要選擇適合的方法
(五) 要選擇適合的時間
(六) 要選擇適合的地方
照顧者可根據以上的原則,協助兒童想像遇上不同情緒時的宣洩方法,以有趣的圖像記錄這些方法和可以尋求協助的渠道,並張貼在兒童經常看到的地方,例如:兒童玩玩具的地方、睡房等,作為兒童即場的提示或有需要時的參考。請參考原文中的「利用圖像記錄的建議方法」。
與此同時,照顧者也要為兒童建議一些即時平靜情緒的方法,例如:提議他們作深呼吸、離開現場、尋找協助、轉移注意或教導兒童使用自我安慰的說話等。但這些方法需要在平常時間中不斷綵排和預演,才能在需要時使用出來。請參考原文中的「協助兒童平靜情緒的建議方法」。
摘錄自「花萼行動」精神健康教育資料系列 – 學前期兒童情緒教育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