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皮質測試 [打印本頁]

作者: ln9928    時間: 2009-9-21 09:30     標題: 皮質測試

我想問皮質測試的結果是否準確?
作者: lokecat    時間: 2009-9-21 09:34

好像很多人都說準, 我亦想試一試~~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1 09:40

你指的是皮紋測試嗎?若是,是非常準確,從皮紋可以知道我們腦區的天賦才能,人格特質,我和囝囝都做了測試,我因為有興趣現時還正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作者: franlyip    時間: 2009-9-21 11:11

好似冇咩科學根據. 最好去d有正統評估資格嘅心理學家度做評估
作者: lokecat    時間: 2009-9-21 14:20

petrina - 請問你上次做大約幾多錢? 大小同價?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9-21 19:56

franlyip 說得對。以身體的發展階段而言,指紋是無法預測腦部發展的。雖然每個人的手指紋都不一樣,但手指紋是在胚胎4個月時已經出現了,而腦皮層 (cerebral cortex) 則大約是在7個月開始發展。換句話說,是手指紋發育完成後,腦皮層才開始發展的。在神經發展期上,這兩個發展並不同期,也沒有任何的因果關係。情況就好像我們的血型雖然都不一樣,但跟我們的腦部發展,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試想想,如果指紋測試真的那麼厲害,為什麼政府的兒童智能測試中心,不引進幾台指紋測試機來減輕同事們的負擔?

其實,小朋友的腦部,可塑性是非常高的。只要家長們培育得宜 (例如以身作則,多說故事給小朋友聽,跟孩子一起讀故事書等),不論小朋友是什麼手指紋或血型,他們亦能發揮所長的。
作者: ln9928    時間: 2009-9-21 20:44

3# petrina I WANT TO WHERE TO DO THIS TEST?
作者: ln9928    時間: 2009-9-21 20:45

I WANT TO KNOW WHERE TO DO THIS TEST?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2 23:46

皮紋是什麼 ?

皮紋指的是『指紋』、『掌紋』和『足紋』。皮紋的形成是從胚胎期的第13週到第19週,由外胚層發育形成。皮紋的型態受染色體基因調控,遺傳學家對皮紋遺傳的研究證明,皮紋的排列形式是一種多基因遺傳。Hirsch & Schweicher觀察皮紋形成前,胎兒真皮層血管神經系統的排列規則,因而認為血管神經系統決定著掌、指紋的形成。

皮紋不會變。文獻上第一次出現皮膚紋路的記載是在西元1823年,由捷克醫生帕金傑所做的紀錄。當時他就已經注意到覆蓋在手掌上的皮膚表面有一層皺紋,而且形成特定的紋路。每一根手指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右手的指紋也不會和左手的指紋完全相同。雖然指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大,但是卻不會有所改變,只要不是嚴重受傷,不傷及真皮層,指紋都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恢復原狀。

皮紋學研究
1823年 Purkinje在發表描述指紋的論文,他根據紋線型態首先將指紋分成九種。
1926年美國解剖學家Cummins和Midlo首創皮紋學(Dermatoglyphics)這個專業術語。
1967年 在英國倫敦舉行「國際皮紋學研究會議」,確定了分類的方法,包括脊紋三角點和紋線量化之規則等。
1982年 由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優生學創始人Galto在所出版的「指紋」一書中,首次提出以斗紋、箕紋和弧紋等三種指紋的基本分類法。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2 23:55

亞洲電視《下午麼麼茶》節目訪問本中心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梁家揚先生
網址http://media2.hkatv.com/media2/women_come/2008-05-05-01.wmv
網址http://media2.hkatv.com/media2/women_come/2008-05-26-01.wmv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3 00:06

petrina - 請問你上次做大約幾多錢? 大小同價?
lokecat 發表於 2009-9-21 14:20
pls e-mail to me at petrina_to@yahoo.com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3 00:07

3# petrina I WANT TO WHERE TO DO THIS TEST?
ln9928 發表於 2009-9-21 20:44
pls e-mail to me as above address, thks.
作者: echowu    時間: 2009-9-23 01:36

將“皮質測試“與“多元智能”組合在一起並且以此做成“大生意”,是由十幾年前的一對新加坡夫婦開始的。這門生意主要流行於臺灣、香港和新加坡。

上個世紀以來皮質測試有時會用來瞭解有關人腦及身體的一些與遺傳相關的特殊病症。但儘管如此,在科學文獻中找不到任何有關透過指紋或皮紋測試清晰瞭解人的多元智能及其構成的研究和文章。

本人對此瞭解不深,不敢斷下結論,但我也有類似麥主任的疑問:如果真有用,為何各國政府沒有大力提倡?西方國家的科學研究很發達,但為何對這個潛在的、可以給全球帶來極大的影響和經濟效益的“好生意”卻欠缺研究與實驗呢?

希望各位家長在決定參與測試之前仔細考慮清楚 -- 一方面不要到頭來白白花了錢(也可能不太貴,但畢竟要花錢),更重要的,可能令你和家人對孩子將來的成長產生“先入為主”的概念,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

希望三思,並多多瞭解詳情。

(另外補充一句:我之前也聽說過對亞洲電視的批評,但看了上面的電視節目,先至覺得亞洲電視的節目設計的確主要從“賣點”出發,而不論事實。當然並不單單亞視。在此不做多談。)



Dr Wu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3 10:12

香港電台2008年12月9日香港第一台「講東講西」訪問
諮商師梁家揚及陳瀚於2008年12月9日接受香港電台第一台「講東講西」節目主持人劉天賜及岑逸飛現場訪問,暢談皮紋學與人格特質,並接聽家庭聽眾來電。

節目重溫 :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1/Free_as_the_wind/20081209.html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3 10:16

特殊個案分享      
一、過動兒:
過動通常可分成資性過動,體覺型過動和ADHD症狀。

有些被醫院判定為過動兒,經皮紋檢測、評量後發現應該屬於體覺型孩子,學習方式以移動式和接觸式為主,在傳統視聽為主的靜態學環境,經常被犧牲,也容易被誤判為過動兒,如果不經驗證貿然就以病態性ADHD症狀處理加以投藥,其風險極大,以後的藥物反應及戒斷反應均十分嚴重。

經過生理,心理和社會集合評斷後,對於體覺型過動孩子,只要改變學習引導方式,強調操作、實驗,並安排消耗體能的運動方式,通常能立竿見影,成然。

二、易傾向形成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者
許多來進行皮紋檢測的小孩和大人,不乏因為精神性障礙而尋求解決的方案,而綜觀這些案例,很多都具備家族性遺傳的狀況,只要從皮紋篩檢出易導向為精神障礙症狀者適度調整工作及生活環境所面臨之壓力極為有效;尤其在孩子身上,洽予父母正確引導,是避免孩子走向不可逆,非常重要的開端。

三、情緒障礙
因為情緒障礙所引起之學習障礙在目前教育環境中普遍不見,透過我們的研究發現,國小資源班之許多學生都可能因為此原因導致學習問題,我們發覺資源班孩子先天左撇子有倍增傾向,右腦優勢者佔多數,例如研究中有一種人格特質為孔雀類型者,常模約佔8%,但在資源班卻高達50%以上,右腦優勢者比較感性及情緒化,學習方針應調活潑及互動,如果家庭和學校缺乏對孩子的認同,且無法塑造歡樂、共識的氣氛,自然對孩子有莫大的傷害。

四、感統失調:
一般人習慣用心理的角度去分析人類的行為,所以對於小孩的問題行為常導用於心理或社會的因素所造成,感統失調變成一個通用的名詞,也被用來解釋孩子沒有正常發展應有能力的原因,關鍵期不適當的刺激更是主因。從神經心理學的快速發展成果顯示,許多問題行為或學習障礙導因於生理因素的成分更大。從生理因素著手去發現問題所在,並加以解決,則附加在上的情緒、行為或學習障礙等問題,自然逢刃而解。

皮紋對於有先天感統失調傾向的孩童極易辨識出來,通常用皮紋檢測顯現有先天感統失調者,多年全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語言障礙,觸覺運動覺失調或社會適應失調,如果再加上後天不當刺激(如刺激不足),則相形更加嚴重。即便到了國中階段,如篩檢出感統失調現象,經由感統治療依舊可以達到良好的成效。

五、智障
智障者經常同時合併有精神障礙,而唐氏兒、自閉症、注意力缺失及過動症者均有程度不一的智障現象,唐氏兒對於處理某些作業指標表現不錯;自閉症患者可能無法處理連貫性的事物,但有些自閉兒在某個領域卻能呈現才級能力,針對智障者最該優先處理的事項應該是正確地評量出問題的徵結然後尋求最適當有效的治療,這其中尤以我出他們的優勢領域,再加以適性發展為最佳策略,如何找出先天特質中屬於優勢的範時,皮紋評量成為最有效的工具。在我們所處理的案例中有一位被評定為智障的小女生,在特殊教育訓練下無法有明顯的改進,經過皮紋評量後建議用藝術治療的方法,多採用繪圖、表演、律動來增強其自信心與興趣,經過一段嘗試後,父母親十分訝異於小女生的表現,該小女生對許多事情呈現高度興趣,並主動積極參與,父母親並因此決定尋找更開放多元的學環境來幫助她。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9-23 10:46

皮紋是什麼 ?

皮紋指的是『指紋』、『掌紋』和『足紋』。皮紋的形成是從胚胎期的第13週到第19週,由外胚層發育形成。皮紋的型態受染色體基因調控,遺傳學家對皮紋遺傳的研究證明,皮紋的排列形式是一種多基因遺傳。 ...
petrina 發表於 2009-9-22 23:46
Petrina,您所舉的「皮紋學研究」,都只是在談論「皮紋」的分類而已。


「皮紋的型態受染色體基因調控,遺傳學家對皮紋遺傳的研究證明,皮紋的排列形式是一種多基因遺傳。」

您介不介意告訴我,那份研究的名稱,讓我看看那研究的理據充不充分?


「Hirsch & Schweicher觀察皮紋形成前,胎兒真皮層血管神經系統的排列規則,因而認為血管神經系統決定著掌、指紋的形成。」

「血管神經系統決定著掌、指紋的形成」假設是對的。那麼,「血管神經系統」跟「腦皮層(簡單而言,是人類負責『思考』的組織)」的發展,有什麼關係呢?正如我上面提過,這兩個組織的發展並沒有因果關係。在說得清楚一點,就是血管神經系統可以決定著掌、指紋的形成,但不能決定腦皮層的發展。

正如Dr Wu所說,的確是有一些研究,嘗試以皮質測試証明遺傳相關的特殊病症。但亦如Dr Wu所說,在科學文獻中暫時未有以皮紋測試來了解小孩智能的文章。


我也有看過那些指紋報告,看上去的確很「專業」。我覺得那些指紋報告「有用」的機制是這樣的:家長花了幾千元,指紋報告的分析那麼「專業」,又有一些「似是疑非的科學理據」支持,便覺得裡面的內容很準確,認為小朋友的確在某一方面很有才華。家長的心態改變了,變得積極了、樂觀了,對小朋友的態度和行為亦變得更正面了 (例如,會讚多了小朋友的表現)。小朋友受到鼓勵,又真的變得更積極、做得更好。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稱為「placebo effect」。所以,就以上情況,指紋報告的確是「有用」的。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3 21:13

皮紋檢測有些什麼科學理論根據?
皮紋檢測的發展是根據許多科學家與醫學家理倫,依<遺傳學>、<胚胎學>、<皮紋學>、<腦神經科學>,並運用觀察、記錄、比對、歸納之方法;再加上臨床經驗之整合;證實由皮紋中可以準確分析出孩子的多元智能及潛在個性。

為什麼做皮紋檢測可以得知多元智能?
因為半世紀前,科學家發現手指皮紋與先天多元智能之間有其相關性,而被運用於醫學領域,當時醫學已經證實胎兒在母體內成長至第13週至24週時,大腦紋路與手指皮紋同步成長,皮紋形成以後終生不變。而大腦新皮質分額、頂、顳、枕四區,分別掌控人之精神、思維、體覺、視覺及聽覺功能,分別與不同指位對應,後經醫學證實二者間存在完全的關聯。

胚胎成長,細胞分裂時,身體皮紋細胞與大腦神經元同樣來自Ectoderm。透過近500年的觀察與研究,腦神經元的分佈量及模式有規律地反映在手指紋之中。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rmatoglyphics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9-23 23:32

香港電台2008年12月9日香港第一台「講東講西」訪問
諮商師梁家揚及陳瀚於2008年12月9日接受香港電台第一台「講東講西」節目主持人劉天賜及岑逸飛現場訪問,暢談皮紋學與人格特質,並接聽家庭聽眾來電。

節目重溫 : ...
petrina 發表於 2009-9-23 10:12
聽罷這個節目的內容。對不起,這樣說好像不太禮貌,不過我覺得那位梁家揚先生的評估,比較近似一些相士看手相時的說法 (例如,有xxx紋的人,手作能力可能較弱\ 比較多口 \ 自制能力比較弱等)。他即時替劉天賜先生做的皮紋測試,與準確也有一段距離。大家不妨聽聽以上的電台節目,判斷一下我的說法是否合理。

我覺得皮紋測試會比較近似一種民間智慧。它不一定是錯,但不能與科學混為一談。
作者: echowu    時間: 2009-9-23 23:50

Petrina,

請不要在意我的直言:網上的很多資料可信度是有限的,尤其那些找不到英文版科學研究能夠解釋的資料。你所獲得的中文資訊(只有中文資訊)和五顏六色的圖片,很明顯只不過是一些開發公司(如“卓越智能開發”等等)用來作宣傳的一種手段。我仔仔細細看了“卓越”創辦人的資料,發現雖然此人似乎是一位“博士”,但我在其發表的文章中找不到任何一篇真正關於皮紋和多元智的必然關係的文章。我看了網站所提供的“有效連結”,竟然大部分連結是打不開的,而能打開的也牽強附會(例如有介紹多元智能的連結,但與皮試沒有任何關係)

我也查看了你附上的wikipedia的連結。雖然wikipedia的資訊經常是不可信的,但此次我卻比較意外――我並未找到任何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也不見有關於皮紋測試與多元智能關係之說的斷言。只見到有關皮紋與特殊病症的相關文獻資料。

我想通過此次我所經歷的“網上資訊大挑戰”而提醒各位家長: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你在網上、電視上或其他媒體上看到和得到的資訊。就算是科學的實驗報告有時候也有出錯的,更不要說任何人都可以張貼的普通網上資料。當然,我們的論壇中大家所發表的意見和看法(包括我本人的)也是會有不同程度的錯漏或偏見的。唯有希望大家細心體察、分辨是非。


Dr Wu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9-24 00:02

皮紋檢測有些什麼科學理論根據?
皮紋檢測的發展是根據許多科學家與醫學家理倫,依、、、,並運用觀察、記錄、比對、歸納之方法;再加上臨床經驗之整合;證實由皮紋中可以準確分析出孩子的多元智能及潛在個性。

為 ...
petrina 發表於 2009-9-23 21:13
我搜尋過您以上兩條問題的來源,是來自一個皮紋測試中心網頁的內容 (不肯定是不是您所工作的地方)。


Q3:皮紋檢測有些什麼科學理論根據?
A3:皮紋檢測的發展是根據許多科學家與醫學家理倫,依<遺傳學>、<胚胎學>、<皮紋學>、<腦神經科學>,並運用觀察、記錄、比對、歸納之方法;再加上臨床經驗之整合;證實由皮紋中可以準確分析出孩子的多元智能及潛在個性。故越早瞭解孩子此部份,就可以越早激發及補強多元智能之發展。

以上的說法,有什麼研究或數據支持?介不介意告訴我們,讓我們參考一下?


Q9:為什麼要以皮紋檢測來評估先天智能?
因為皮紋檢測是有科學根據的,皮紋的型量與遺傳及大腦功能有很高的關聯性,所以透過皮紋樣式可以瞭解孩子的先天遺傳特性。皮紋從嬰兒開始到成人,一生都不會改變,採用皮紋檢測來評估先天智慧,可以不經由語言、文字的評估過程,瞭解嬰幼兒的先天智慧,除了可以提早發現孩童的優異天賦外,對於一些有學習障礙的孩童,也因為能夠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節省了大量的經費、提高療育的效果。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皮紋測試的重要性就是:「了解差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瞭解孩子,才能通過最合適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孩子,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r Wu是國際上多元智能的專家之一。她也沒有聽說過以皮紋檢測來評估多元智能。介不介意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們發表的研究成果,讓Dr Wu 和我可以學習一下?


Q15:皮紋檢測的準確度如何?
A15:皮紋檢測試是有學理根據的,而且由於是全程採用電腦採樣、分析、列印報表,準確度可以達到80%以上。

又,以上的說法,有何研究或數據支持?如果真的是那麼準確的話,也許我們可以考慮下一次向教育局申請資助時,協助您推廣至各幼稚園呢!
作者: echowu    時間: 2009-9-24 00:18

麥主任實在是抬舉我了。我並非“國際專家”,但相信科學研究,也樂於聽取同瞭解他人所思所想。我相信大家熱烈的討論和參與是非常值得讚賞與鼓勵的,無論持有什麼觀點和看法,都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過,在有所行動之時,要考慮清楚、三思而後行。 

Dr Wu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4 00:52

我要澄清我不是在這方面工作,我只是曾經和囝囝都做過這方面的測試,並且體會到當中的準確性,再加上我對皮紋學很有興趣,所以現時正跟一位老師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對於皮紋學我也是一個初哥,所以以上的資料只是我在網頁上搜尋,嘗試解答下你的題問,或許以我的認識不能夠完全解答你們的疑問,若你們有時間可以跟我老師傾談一下,留待他解答你的問題!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9-24 12:25

我要澄清我不是在這方面工作,我只是曾經和囝囝都做過這方面的測試,並且體會到當中的準確性,再加上我對皮紋學很有興趣,所以現時正跟一位老師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對於皮紋學我也是一個初哥,所以以上的資料只是我在網頁 ...
petrina 發表於 2009-9-24 00:52
原來是這樣。之前語氣太重,我在這裡跟您致歉。因為我不希望家長們接收到一些我個人認為不可靠的訊息。白花冤枉錢事小,把小朋友定型 \ 不負責任的評估小朋友,令家長們相信一份存疑的評估報告,影響小朋友成長事大。所以,言詞上激動了一點。再次對我的魯莽致歉。

我會建議您,學習這類東西時的心態要小心一點。如果您當那些皮紋測試是一些興趣班 \ 民間智慧來學習,那也無傷大雅。但如果有人說它是一種科學的分析法,那我會建議您先請他拿出一些研究或數據,再自己分析一下,看看他們的理據成不成立 (一個那麼厲害的測試,怎會連幾份實在的研究報告也拿不出來呢?對不對?試想想,如果有一些實在的證據的話,他們為什麼不把那些證據放在自己的網頁內?那不是更能說服家長選用他們的服務嗎?)。

如果那些皮紋測試人員,好像部分風水師一樣,開始時便告訴您,風水是民間智慧,信不信由您,而您又選擇相信的話,那我覺得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用科學的糖衣去欺騙別人的話,我會很擔心您被騙。

希望您決定繼續學習這類東西時,小心、三思!
作者: petrina    時間: 2009-9-25 13:25

昨天我與我的老師聯絡過,他下星期有空可與你們傾談一下!

至於皮紋學的研究報告,他也告訴我可在互聯網用皮紋學的英文(Dermatoglyphics)去搜尋,就能找到很多關於皮紋學的研究報告,並且很多報告都是由一班科學家去寫的。由於我英文不太好,就留待你們研究後,再告訴我吧!

不過通常很多沒有了解過皮紋學的人都會覺得皮紋檢測是迷信不科學的,其實皮紋學有別於掌相算命(我身為基督徒我也從不相信風水、掌相、算命、星座等等的說法,所以我很清楚我自己在學些什麼!),其實皮紋學是看皮脊紋(人類的手掌、手指、腳掌、腳趾內側表面的皮膚凸凹紋路,我們稱之為皮紋。這些紋路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包含中心點、中斷點和交叉點等),這些手、足紋線的發育是在胚胎受孕第13週開始,真皮的樣式形成,至24週左右完成全部的分化,此後即定型不再有任何變化。而掌相算命看的是掌上的凹紋(什麼生命線,感情線等),這些紋是會隨著嬰兒成長而不斷變化。

以我的理解,胚胎成長,細胞分裂時,身體皮紋細胞與大腦神經元同樣來自外胚層(Ectoderm),兩樣都受染色體基因調控,據你所說雖然手指紋是在胚胎4個月時已經出現了,而腦皮層 (cerebral cortex) 則大約是在7個月開始發展,即使不同時期完成,但不能因此就說兩方面是沒有關係。

天下之大,實在有無窮盡的知識,所以沒有聽說過以皮紋檢測來評估多元智能,並不能否定他的真實性,只是人們還未對這方面有正確認識。正如中醫的穴位針灸,從西醫的角度看似是不科學,其實是一般人很難明白理解過中的原理,但嘗試過用針灸來醫病的人,卻能體會他的神奇之處,這是駁不倒的!我們這班體驗過皮紋檢測的人,也體會到他的準確性和實用性!並不是如你想像中把小朋友定型或不負責任的評估小朋友,反而是使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小朋友, 知道他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地方需要增強, 他最適合用什麼方法去學習,他是什麼類型的小朋友,家長應怎樣同自己小朋友相處等等。而檢測的報告都是自己同自己比較,排列出那些智能是天賦優勢,那些是弱勢,讓家長更懂得怎樣栽培自己的小朋友,使家長不會再按自己的期望而勉強小朋友學習一些家長認為是好的東西!

以下是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位媽咪分享兒子皮紋檢測的感受
http://lovechildren.mysinablog.c ... p;articleId=1669429

有機會我也可以跟你個別分享我和我囝囝的皮紋檢測報告!

皮紋檢測在理論上,也是一種統計數據;重點在於業者的統計數據來源是否確實,若是數據庫夠大,可參考性愈高;近兩三百年來,相關學者研究約640萬枚指紋資料,綜合統計而成,精通者解釋得當時,其精準度極高,參考價值極大,有學者認為皮紋的精準度是80%+-5%,馬來西亞的皇家教授甚至給95分的高分。只要是統計的數據,就不會是100%的正確,只能作為參考,但是並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價值,皮紋科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如同心理學也是一門社會科學,相信一般人不否認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價值,其實皮紋科學的準確度較心理學高出太多,因為它不受任何環境與情境或心理因素等影響,直接由遺傳基因顯示在指紋上的圖形作檢驗,無法作偽。(這段節錄於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A%AE%E7%B4%8B%E6%AA%A2%E6%B8%AC
作者: echowu    時間: 2009-9-25 17:13

Petrica,

我之前提到的自己所做的有關皮紋與多元智能的文獻調查,就主要是英文的。今天我又做了詳盡的調查,流覽了幾乎所有的與Dermatoglyphics 以及多元智能相關的資料(超過幾百個連結),這是我的調查結果:

1.我不但找不到“一班科學家”的任何文章或資料,甚至連一篇“科學”的文獻資料、或任何一位科學家有關皮紋和多元智能相關的資料都找不到;

2.大部分的網站雖然都是英文,但如果仔細察看,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出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或香港甚至大陸的中國人或華人之手,而且全部都是有關生意的宣傳。他們多數當然會將多元智能的元老、哈佛大學的Howard Gardner 教授生拉硬扯地放進自己的網站以“增色”,但據我所知(我認識並見過Gardner 夫婦兩三次),Gardner教授的多元智能研究從來沒有提過其與皮紋測試的關係;

3.如果你英文不太好,那我猜想你所得到的資料可能要麼是從那些中文網站上得來的,要麼是從你的“老師”那裡得到的。無論如何,這些資料沒有任何強有力的科學研究做支持,多數只是一面之辭,實在不可全信;

4.你如果有仔細閱讀你附上的另一位媽咪的分享,就會發現那些“解碼”非常牽強。大家也知道很多香港的風水師傅或看相大師都可以很準確地“預見未來”或者判斷人的個性及命運。正如麥主任所指出的,皮紋測試似乎與他們沒有太多分別;

5.你一定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是很自然的,別人也沒有權利要求你去改變。但是,我想我們的這一場討論是否應該就此結束、不再繼續下去,以免浪費大家的時間。

多謝各位的參與!

Dr Wu

作者: echowu    時間: 2009-9-25 17:26

Petrina,

最后加一句:

下面的藍色部分是从你自己提供的widipedia上抄下來的,供大家參考。但是我想重申:無論觀點如何,widipedia的資料很多是不可信的,因為任何人都可以上載資料。

專業性的質疑
創辦皮紋檢測之業者多半為企管、教育相關領域,鮮少有科學研究學者參與,因而被認為是不懂科學的人在散佈偽科學;皮紋業者主要把皮紋分析運用在行為科學面,一般不涉及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等更具特殊專業的領域。
在醫學界,神經科及兒科亦不曾採用皮紋檢測做為診斷依據。在唐氏症之指紋異常乃是由於染色體變異造成之廣泛性身體變異,並不足以作為皮紋與大腦之間關聯的佐證。
此外,檢測業者宣稱,總脊紋數TRC(Total Ridge Count)(十個手指脊紋數相加之數量)乘以一億即為腦細胞數量,然而並無任何科學文獻支持此一結果[1]

學者的批判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教授說:「指紋是個人所獨有,腦也是個人所獨有,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兩者的相似性到此為止,無法再延伸出去。在神經發展學上,這兩個發展不同期、沒有任何的因果關係。指紋是無法預測腦紋的。」


Dr Wu

作者: lokecat    時間: 2009-9-26 23:55

恕我多咀, 我有一個朋友說去看了, 本來不是很貴, 最後卻花了萬多元買了一套書.  當然, 不是每間公司都是這樣, 但是小心為上~~~~
作者: s0902380    時間: 2009-10-19 14:37

我就不想做这样的檢验,小孩的成长要慢慢倍养教育,如果那檢验不准怎么办,那不时浪费小孩或碧小孩去做些他没兴趣做的事,那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应让小孩做自己有兴趣的事,让小孩有回自己的童年。别让小孩活在那些补习啊,学琴啊。。。等等。别迫小孩拉!!!!!!!
作者: echowu    時間: 2009-10-19 15:30

<北京週報>上曾刊登一篇文章:“快樂童年,至關重要”,是對國內很有名的“知心姐姐”盧勤的採訪,大家可以在以下網站上讀一讀: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 ... 5/content_63935.htm

記者:與您的童年相比,現在孩子的壓力要比以前大得多,尤其是小學生,除了學校的課業以外,還要在週末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比如英語、數學、樂器、表演,等等。但很多情況下,孩子上“興趣班”已經不是為了興趣,而是迫于升學考試的壓力。他們的童年似乎越來越不快樂了。您對此有何看法?

盧勤: 任何事物都要把握好一個“度”。只要一“過度”就變成了負擔;“興趣班”一旦失去了“興趣”就剩下“功利”了。

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累了,已經沒有童年應有的無憂無慮了。學習也好,興趣也罷,全部變成了任務。不少孩子到了中學就開始厭學了,更不要說大學生了。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

記者:作為幾代人的“知心姐姐”,您從事青少年工作已經超過二十年,並且經常到全國各地與青少年及其家長做交流。您認為中國青少年的心理現狀如何?

盧勤:就我所瞭解到的情況是普遍不太好。具體可以用三個“從未有過”來形容--從未有過的富裕;從未有過的壓力;從未有過的困惑。

改革開放後,以“80後”、“90後”獨生子女為主體的青少年,生活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裕的時代。因競爭、升學、就業等多重壓力而產生出對學習、交友、擇業等方面的困惑,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
我認為,除了學業以外,孩子應該走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開闊眼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公益活動。因為,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付出比給予重要。
......
我們應該讓孩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人存在的價值。
……

希望這篇採訪對大家有少少啟發。

Dr Wu

作者: ln9928    時間: 2009-11-25 08:46

我剛剛在baby kingdom 有一個講座是一位李啟剛先生,他是權威皮紋學及營養學家,我想問大家有無聽過他的名字?
作者: jacko    時間: 2009-11-25 18:37

我剛剛在baby kingdom 有一個講座是一位李啟剛先生,他是權威皮紋學及營養學家,我想問大家有無聽過他的名字?
ln9928 發表於 2009-11-25 08:46
我認為那位李啟剛先生的「專業資格」很有問題。

在美國,官方的心理學家資格認証組織為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其他的心理學會,認受性成疑。他的「美國應用心理學會皮紋分析師」資格,更加令我汗顏 (皮紋分析不是心理學的 sub-group)。

那個「美國應用心理學會」,其中一位創辦人,羅志華先生,曾經是我在城市大學心理學系讀學士時的導師,可以跟您分享一下他的故事。雖然他的「來頭」看似很厲害,但聽了他講兩課後,便明白那位導師的實力如何了。系上的師生們也看不過他的「欺騙」行為,請我們當時的 Department Head 考慮清楚是否請他繼續任教,簡直史無前例。結果,羅先生教授了不足一年便被 Department Head 請他另謀高就了,開創了本系的先河。

所以,現在看見那「美國應用心理學會」,只能請您小心了。


註:
國際認可的兩大心理學會為: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BPS)


而香港的認可心理學會為:
Hong Kong Psychological Society (HKPS)







歡迎光臨 家長同學會 (http://eparent.schoolnet.hk/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