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教孩子做個好主人、好客人
[打印本頁]
作者:
jacko
時間:
2011-1-29 16:25
標題:
教孩子做個好主人、好客人
無論是要幫助孩子成為「好主人」或「好客人」,父母背後的期待都是希望孩子在與他人互動時,能夠有得體、符合禮儀規範的行為表現。要協助孩子扮演好這兩種角色,需要關注的層面並不相同,以下分為兩個部分說明:
做個「準備充分」的小主人
一、讓孩子參與聚會的規劃與邀約:有許多孩子是在訪客將抵達的當天,才從父母口中得知,家裡會有訪客。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認為那是父母的聚會,與自己無關。 父母可以考慮在規劃家中聚會的開始,就跟孩子一起組成聚會籌備小組。規劃時納入孩子的想法,並分派適合孩子年齡的工作給他。這種全家一起並肩完成聚會的經驗,可以有效增進家人情感,孩子也在過程中,學習扮演好主人應有的責任感與細心。
二、給孩子多一點準備時間:父母有時會在聚會中,要求孩子表演某項才藝,或要求孩子與來訪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卻沒有事先給孩子時間準備。 父母對孩子要有更多的尊重:如果有意邀請孩子表演才藝,應儘量事先徵得孩子的同意,並給予孩子事前演練的時間,才能在聚會當中要求表演。如果預期當天會有其他小朋友,讓孩子有機會事先把那些對他有特殊意義而無法分享的玩具收拾好,避免因為其他孩子取用這些玩具而發生衝突。
三、事後給予孩子回饋:孩子認知能力有限,通常需要父母與其討論並給予明確的回饋,才能將經驗轉化為學習。 因此,在聚會結束後,全家人適合一起坐下來,討論今天聚會的經驗,有哪些部分孩子表現得很得體?哪些部分可以更精進?父母要儘量清楚描述觀察到的行為,精確提出可改善的建議,詳述背後的理由與想法,並開放的聆聽孩子的回饋。藉此歷程就能一點一點的累積孩子對禮節的理解,並能內化到日常生活中。
做個「行為得體」的小客人
一、從明確清楚的基礎行為開始:行為得體與否,常隨著情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建議家長先設定幾個基本的禮貌要求,例如:「看到人要問好!」、「若要取用東西必須先徵得同意。」……,以此做為對孩子行為要求的基本標準,待孩子熟練之後,再逐步提高要求標準。但光設定基本行為指標,無法讓孩子面對社交場合多變情境的挑戰,可以再搭配事後的回饋與討論,逐步增加孩子社交上的應變能力。
二、對孩子的期待要符合其心智年齡:父母在對孩子提出行為要求時,要先確定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很多時候孩子的脫序表現,只是反映出這個年齡的限制,不見得是孩子本身有禮節上的問題。因此父母在考慮帶孩子赴約時,需要一併考慮孩子的限制,不要把孩子放到難以符合禮節標準的情境中,在孩子違反情境要求時,又給予處罰與責罵。
三、減少孩子進入陌生情境的焦慮:父母可以先幫忙蒐集對方孩子的背景資訊,如興趣、年齡、個性等,讓孩子在拜訪對方前能有初步的了解,降低心中的焦慮。另外,可以搭配主人∕客人的親子互動遊戲,幫助孩子熟練特定的行為或對應方式,好比如何向對方問好?取用玩具前該如何徵詢同意?可以先由父母扮演主人方的小朋友,讓孩子練習如何表達;之後也可以互換身分練習,再搭配活動後的討論,讓孩子能用輕鬆的角度,來面對將到來的陌生情境。
要幫助孩子在社交情境中有得體合宜的表現,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禮貌的培養要透過人際經驗的累積,不是透過提醒或教育就可立即獲得。父母要儘可能讓孩子有人際互動練習的機會,並且跟孩子一起嘗試、討論,思考讓自己做得更好的方法。
除此之外,禮貌應該是一種習慣,而非特定情境的表演。父母要先以身作則,以禮貌的態度對待孩子,因為孩子曾經體驗過禮貌所帶來的正向感受,才有能力發自內心表現出禮貌的行為。父母希望孩子在招待客人、外出訪客時,能夠表現出哪些得體行為,都可以先在家中實際推行,進而將孩子培養成「好主人」、「好客人」。
作者/黃柏嘉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第20期〈說出自信力〉)
歡迎光臨 家長同學會 (http://eparent.schoolnet.hk/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