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發表於 2009-12-17 12:16
| 只看該作者
簡介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市政局於1962年在大會堂成立的「香港博物美術館」。1975年7月,「香港博物美術館」一分為二,分拆為「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博物館」。新成立的香港博物館初時租用尖沙咀星光行為館址,1983年遷往九龍公園臨時館址,1998年7月遷至尖沙咀漆咸道南現址。「香港博物館」由1998年4月1 日起,易名為「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總樓面面積17,500平方米,由香港政府撥款港幣三億九千萬興建,是一座綜合性的現代化博物館大樓,建築物乃由本港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 (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Ltd.) 按照威拿.莊信先生 (Mr. E. Verner Johnson) 的建築概念設計而成;其外型、色調與毗鄰的科學館互相協調,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
展覽
香港歷史博物館設有八個常設展區,分別為:
第一展區 自然生態環境
這個展區可劃分為「地貌與氣候」及「動植物」 兩個部分。步入展館迎面是一個地球儀,讓參觀者確認中國及香港的位置。向前行是一條由假石塊鋪砌而成的時光隧道,巖壁是仿照岩石倒模而成,幾可亂真;此區 藉著岩石及化石標本,闡釋香港四億年來所經歷的地質年代及在各時期的地貌。展區內的影院播映一套總結香港地質演變的影片,還加插特別的熔岩效果,令人有如 置身於洪荒宇宙中的感覺。
從狹窄的時光隧道出來,觀眾眼前一亮,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逾18米的樹林,裏面放置了多種鳥類、爬行類及哺乳類動物標本,配以雀鳥的啼聲和動物的吼叫聲,使人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這個生態系統的縮影介紹香港六千年前的動植物及各種動物與周邊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
第二展區 史前時期的香港
考古資料顯示,香港早在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 時代已經有人類在此活動,先民多棲息於海邊的沙丘之上。本展區除展出香港地區出土的史前時期石器、陶器和青銅器等文物,還特別搭建了一個長達42米的沙灘 場景,展現出生火煮食、搭蓋房屋及打製石器、飾物等活動,除可讓觀眾透過栩栩如生的場景去體驗數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又可形象地說明部分陳列文物的實際用 途。沙灘的盡頭還可以看到複製的大浪灣摩崖石刻,香港境內共發現了八組這類石刻,可能是先民社會原始宗教之遺蹟,如圖騰崇拜、天神崇拜等。
第三展區 歷代發展:從漢至清朝
史前時期,活動在嶺南一帶的是南越族,秦漢以 後,中原漢族陸續移入嶺南地區,並帶來較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隨著唐代大庾嶺的開鑿及宋代珠江三角洲的逐步開墾,移民大增,嶺南地區逐漸發展起來。香港地區 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是同步的。新界的鄧族在宋代定居香港。明清兩代,陸續有更多姓族遷居本區,香港的社會經濟取得一定的發展。這個展區主要通過香港及借自 深圳的文物,縷述香港從秦漢至清代的發展。展出的重點文物包括來自大嶼山的李府"食邑稅山"界石及佛頭洲稅關遺址的"德懷交趾國貢賦遙通"石碑。
第四展區 香港的民俗
這個展區介紹香港及華南地區四個主要族群多采 多姿的生活習俗。遊人可以登上一艘原大的複製漁船參觀,以了解水上人浮家泛宅的生活、信仰和習俗。曬鹽早已在香港絕跡,但透過複製的鹽田,參觀者可以認識 到褔佬人的傳統曬鹽技術。展場的中央矗立著三座傳統建築物,介紹了本地人的傳統婚嫁儀式及元宵點燈習俗。展場的另一角介紹客家人的農耕生活,村屋內簡樸的 陳設充分反映客家人艱苦檢樸的生活。民俗展館最矚目的部分是一個仿照長洲太平清醮蓋搭的場景,包括包山、戲棚、飄色、舞獅和道壇等,色彩繽紛,熱鬧紛呈。 民俗影院所播放的影片,讓參觀者對香港本土民間習俗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第五展區 鴉片戰爭及香港的割讓
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中國割讓香港予英國,是 香港歷史的分水嶺。這個展區不單介紹了鴉片戰爭的緣起、經過和影響,還倒磘了新航路發現、葡人經營澳門、廣州十三行貿易、早年中英關係,以及割讓九龍及租 借新界的來龍去脈。展出了極具歷史意義的律勞卑紀念石柱及原铊立於水坑口的噴泉圓拱。為營造戰爭的氣氛,展館內重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兵抗英的防衛碉堡 ─ 虎門砲台。位於砲台內的影院,放影一套闡述中西關係發展及第一次鴉片戰爭始末的影片,讓大家明白到割讓香港的前因後果。
第六展區 香港開埠及早年發展
步入這個展館,參觀者必定會被眼前的景物所震 懾,迎面是一幢三層高巍古典的歐式建築物,其旁是一個海港的場景,背景是一幅放大了的九龍舊照片。岸邊還停泊著一艘古老的西式遊艇;建築物後方是一條仿 古街道,兩邊分佈著茶莊、裁縫店、當押店、雜貨店、茶樓、郵局、銀行、商行.... 還有古色古香的誠濟堂藥店及一輛雙層電車,配合著各種叫賣聲,電車聲和淡黃街燈,瀰漫著上世紀初的情調,讓市民可以認識戰前香港的生活面貌。拾級步上閣 樓,觀眾可了解戰前香港於政制、法制、民生、工業及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還可重溫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的革命事蹟,了解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第七展區 日佔時期
「日佔時期」展館設計成一個防空洞,以營造戰 爭的氣氛。1941年12月25日,經過18天的艱苦抵抗,香港總督楊慕琦向日本人投降,香港陷入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參觀者可透過具歷史價值的展 品、歷史照片和影片,了解18天戰鬥的實況,日佔時期的香港生活,感受這段人人自危,每天活在惶恐之中的悲慘日子,及英勇抗敵的東江縱隊的光輝事蹟。大家 可以看到一件從未公開展覽過的珍貴文物 ─ 淪陷時期懸掛於中環匯豐銀行門前的"香港占領地總督部"木製牌匾。
第八展區 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
「香港故事」的最後部分介紹戰後香港發展為現 代都市的經過,前半部通過多媒體節目及互動展品,介紹香港在房屋、工業、金融及貿易等各方面的飛躍發展。展館內可以看到仿1960年代的涼茶舖、士多、理 髮檔、電影院,以及工展會會場,並藉此了解戰後香港的社會經濟情況及普及文化的發展。後半部通過文物、紀念品及重要文獻等,介紹由中英談判,聯合聲明簽署 到回歸大典的整個過程。展覽以一個介紹戰後中港關係的多媒體大型節目作為總結。
開放時間
星期一及星期三至六:上午10:00至下午6: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10:00至晚上7:00
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提前於下午5:00休館
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新年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入場費用
標準票:10元
優惠票 (適合於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5元
團體票 (20人或以上購標準票者):7元
博物館入場證及週票持有人:免費
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專題展覽或須另外收費)
位置圖
查詢
地址: 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香港科學館側)
電話: (852) 2724 9042
傳真: (852) 2724 9090
網址: 按我進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網站 |
|